第七百四十六章 亩产多少斤?-《古代农家日常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她倒是想给这些人做包子馒头吃呢,无奈这里是产米地区,交通又不便利。自产的米要比从北方运过来的面便宜许多。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照顾大家的口味上来看,都是做饭团更好。

    “受教了。”吴尚书觉得又是一个收获。

    打小呆在深宫里的金公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,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。

    这两人领了皇命到此,是特意来亲眼看看亩产多少斤的。

    本来按庄子上的规矩,自然是各家干各家的活。而一家子里,总有老人、小孩儿、妇女掺杂在其中,这样一来,干活就慢了。金公公和吴尚书不可能一直呆在田地边晒着大太阳等着,更不可能一等许多天。

    于是杜锦宁专门抽调了三十五个壮汉,吴尚书指着哪亩田地,他们就飞快地收割哪亩田地,收割完之后直接称重,让吴尚书带来的下属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吴尚书是精于农事的,他把上、中、下田各抽了两块,还把犄角旮旯的田地也抽了两块,将它们各自的亩产一一记录,这叫抽样,以便做统计之用。

    这么多亩田地,他本来以为需得两三天才能收割完的,却不想因为杜锦宁抽调的壮丁给力,一早一晚各两个时辰就做完了。许多时间还浪费在了走路上。

    “大丰收啊。”看着下属本子上的记录数据,吴尚书感慨万分,看向杜锦宁的目光越发复杂。

    一般宋代的水稻亩产都在两石左右,可杜锦宁种这早稻,就算是下等田都接近三石,上等田更是高达四石,一季就实现了亩产翻番。

    如果加上晚稻的产量,一亩田地那岂不是要比往年单季稻时翻上三番的粮食产量?

    三番啊,这是什么概念?这能让多少人吃饱饭了啊!

    吴尚书想想就觉得激动不已,热血沸腾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