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-《我的姑父叫朱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朱棣又道:“今日取才,必是真才实学,能给国家提出有用的建议,而不是泛泛空谈!”
    群臣稍微迟疑,再度颔首。
    这是没法反驳的,但是诸如蹇义等人,已经涌上了强烈的不安。
    殿试进展很快,到了下午,考生已经纷纷停笔。
    朱棣下旨,收上试卷,然后送学子出去,君臣立刻阅卷。
    “事不宜迟,大家伙抓紧看吧。”
    徐景昌的面前,也分到了一摞……他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份,只看了一眼卷面,顿觉赏心悦目。
    上面的字迹比起印刷出来的还要工整,每一个字都无可挑剔。看这种卷子,不是判卷,而是一种享受。
    就好像在看一件艺术品。
    “好,真好!”
    他发自肺腑赞叹,就凭这个字迹,也值一个三鼎甲。
    随后徐景昌又看他所写的内容,顿时徐景昌就皱眉头了,这位认为理财的核心在于充实国库,而充实国库,就要生之者中,食之者寡……简言之,就是要开源节流。
    再往下看,他的建议包括削减开支,裁撤冗员,避免大兴土木,不修边功,与民休息,轻徭薄赋……标准不能更标准了。
    徐景昌一路看下来……只剩下一个念头,多好的字迹,实在是白瞎了本事。
    他在看名头,此人名叫曾棨,再看他的籍贯,不出所料,又是江西人。
    徐景昌犹豫了再三,想要黜落,可对方的卷面实在是太好了,哪怕是老生常谈,也不舍得扔了。
    哎!
    听见没有,考试的时候,字迹好点,真的管用。
    徐景昌还是手下留情了。
    随后他继续往下看……殿试阅卷,采取的是流动阅卷,每人分到了一些时候,根据自己的喜好,把看好的文章放在上面,然后转给下个人,如果大家伙都看好,就放在最前面,送给朱棣做最后的决断。
    如果有争议,拿不定主意,也交给朱棣。
    就这样,大家伙一直看到了掌灯时分,终于出现了一篇争议极大的文章,礼部尚书宋礼直接扔在了一边。
    “此人文不对题,若非殿试不黜落考生,此人断然不能取中。”
    而此刻在宋礼不远处的解缙朝着文章瞥了一眼,不由得伸手拿过来,放在面前看了起来。
    毫无疑问,他的字迹远不如曾棨那么赏心悦目,文辞也很拙劣,属于那种让人看着皱眉头的。
    第一印象就不好了。
    可仔细看看他的内容,解缙却是眼前一亮,这方法不错啊!
    这个考生主张,将朝廷的津贴和百官做事的成效放在一起……当下几乎所有京官都有津贴,结果不论良莠,每个月都能额外领那么多。
    干得多干得少,都是一样的。
    这怎么行得通?
    朝廷花钱不能毫无节制,必须要用在刀刃上。
    津贴和做事挂钩……解缙眼前一亮。
    第(2/3)页